[2022-02-20 10:43:07]
近幾年,負氧離子作為又一異軍突起的概念,又席卷了國內外,現在我們在某寶或某東上隨便搜一搜有關于負氧離子相關的產品,比比皆是,其中,室內空氣凈化類的產品基本與該詞語綁定出現,而其主打的概念就是“為您制造室內森林氧吧”,表示負氧離子不僅可以凈化室內空氣,安全無害處,其本身還能夠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影響,起到鎮靜、止喘、除疲勞、調節神經等防病治病效果。而除此之外,我們也經常會在各種自然景點的電子顯示屏中看到--“目前園區內負氧離子濃度XXXX個/平方厘米”,那么負氧離子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呢?
首先來看下大家通常都會查的百度百科:
這里直接導引到了--“空氣負離子”,說明“負氧離子”這個詞并不是一個專業術語。那么“空氣負離子”是一個科學的說法嘛?
我們繼續往下看,對于圖中提及的概念、研究簡史、功能作用的引用文獻,筆者也進行了檢索,發現大部分文獻均可以搜索到,可以證明空氣負離子是一個的確存在的概念,但是在相關機理、產生和湮滅的過程卻始終沒有找到較為清晰的闡釋。
為此,筆者在相對權威的維基百科上進行了“空氣負離子”的搜索,在英文維基上完全搜索不到該詞條,而在日文維基搜索結果的導向是“負離子 (流行語)”--
“負離子是帶負電荷的離子,源自日本的一個詞匯,負離子是‘舒適離子’、‘元氣離子’。因為空氣中的粉塵、塵埃有較多正離子,容易讓人不舒適,而負離子則能使人感到舒適愉快。 而關于負離子與人體健康的關聯性則起源于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之間,當時有些學者主張,空氣負離子(negative air ions)對人體健康有正面幫助,但目前尚未有科學證據足以證明。各國主管機關未訂出相關法令標準,相關商品亦有困難以判斷效能及不實宣傳而遭罰款者,且有學者認為其為偽科學?!?/p>
由此可見,有關于負(氧)離子其實還是存疑的。
當然在國家林業局的網站上,還是可以搜索到80條與空氣負離子相關的批文,不過大多數是關于生態指標監測設立以及旅游業開展有關的內容。
在進行了各種渠道的搜索以及查詢相關論文后,筆者將找到的一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內容羅列如下:
1.我國有關空氣負(氧)離子的國家行業標準一共有兩項,主要關于負氧離子濃度檢測的規范。
2.負離子首次見報是在 1987 年 12 月的日本,當時是一則商業廣告,商品名稱叫作“離子吸煙器”,廣告文案是這樣寫的:本產品利用負離子功能,能將所吸入的香煙煙霧轉化為含有豐富離子的新鮮空氣。
3.我國多個地方的新聞報道中都提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清新空氣”的定義及負離子濃度標準。但是筆者在WHO官網進行了一小時的搜索,也未找到相關內容,最后發現該內容來自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負主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林金明《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這本書中“負氧離子濃度與健康的關系”章節。
4.2000年12月9日東京大學的安井至教授曾在他的個人網站上抨擊負離子風潮,認為負離子是商家的行銷手段,并稱被那個自稱博士的人所騙得關西電視臺的制作人與主播缺乏理性思考能力。
2002年7月3日,日本《讀賣新聞》刊登了一則質疑負離子的報道,該報道中還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教授的評論:“倘若從科學的角度理解負離子,我們必須先行定義此物質的屬性,之后方有討論其效果的可能;讓大眾去相信一個根本不存在的、自創的名詞,個人認為匪夷所思”。
百度百科“空氣負離子”詞條內容資源的提供單位--中國電子學會的官網中搜索不到任何有關“空氣負離子”乃至“負離子”的信息。
空氣負離子的權威文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環境中空氣負離子的分布與氣象、植被等的關系。
利用負離子除塵除霾效果顯著。
在這里,秉著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科學精神,筆者只能為讀者提供較個人向的結論:自然界的“空氣負離子”可能對于人體健康存在益處,因為僅能推測出其結構為單元子結構,具體作用機理尚未明確,所以不排除A(空氣負離子)與B(某物質)“共生”,其實B導致了結果C(有益于人體健康),B與A并無關系的可能性。因此僅就對人體健康的直接影響方面,負離子類產品的作用依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室內除塵除霾方面,負離子對于PM2.5、PM10的吸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相較于目前市場上較火的光觸媒空氣凈化產品,負離子可以更迅速地吸附空氣中的懸浮顆粒;而在凈化室內空氣污染物方面,兩者的作用機理相似,甚至可以說負離子就是光觸媒機理的一部分,都是通過強氧化性將大部分有機物分解成對人體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但是在環保方面,光觸媒的優勢較為明顯,因為負離子空氣凈化產品在產生負離子的同時,可能會產生臭氧、氮氧化物等對身體有害的氣體。綜上,讀者在購買室內空氣凈化產品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購合適的產品,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選擇技術較為成熟,證書較為完備的產品。